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 作者:
- 来源:
- 点击:6437
- 时间:2022-07-18
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党建研究》2022年第7期2022-07-12作者:祝灵君 郑寰 马丽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意味着中国共产党要在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前提下,形成长期执政的综合实力,创造世界政党连续长期执政的历史新纪录。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将“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答的重大时代课题之一,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以自我革命推动社会革命的使命担当,深刻展示了大党走向强党、强党建设强国的奋斗目标。立足于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探寻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本规律和行动方向,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坚守初心使命是党长期执政的政治前提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初心使命是党的性质、宗旨、纲领等的集中体现,是激励党员、凝聚人民的根本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中国共产党将永恒初心与承载的历史使命有机结合起来,始终代表人民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这是党长期执政的政治前提。
党的初心与使命既有联系也有差异,二者形成一个统一体。党的初心与生俱来,具有长期性、恒定性,如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人民立场等;党的使命是党的初心的历史呈现,体现为党在不同时期的基本纲领,具有具体性、阶段性。不忘初心才能勇担使命,履行使命才能兑现初心。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比如,党肩负国家完全统一的历史使命,在捍卫民族独立的目标上立场最坚定,在维护民族利益的原则上态度最坚决,在反抗外来侵略的行动中表现最勇敢;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在一个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不发达的发展中大国成功找到了现代化新路,并始终朝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前进;党以文化繁荣兴盛作为民族复兴的必要条件,成为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作为历史使命;等等。这些使命,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历史反复证明,一切能代表并实现这个最大公约数的政治组织都会被历史和人民所选择,历史和人民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源于始终如一地承载初心使命。一个国家由一个有理想、有信念、有奉献、有担当的政党长期执政并作为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必定会沿着既定目标砥砺前行,必定会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战胜一个又一个挑战、迎来一个又一个胜利。
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是党长期执政的思想伟力
一个人要有点精神,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更是如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中国共产党用伟大建党精神教育感化一代代共产党员,在党内开展思想教育、推进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在党外教育引领群众、实现文化繁荣兴盛,不断提高党的思想引领力和文化领导力,使党的价值观深入党心民心,这是党长期执政的思想伟力。
中国共产党在建党之初形成的伟大建党精神,经过百年接续奋斗形成了丰富多彩、根深叶茂的党的精神谱系,内化为加强党的建设的强大动力,外化为塑造民族精神的活的灵魂。其中,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展示了党的核心价值,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展示了党的责任伦理,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展示了党的行为标准,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展示了党的本质属性。
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就是要传播党的核心价值,使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人民性和实践性、开放性和时代性得到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高度认可;就是要树牢党的责任伦理,表明共产党员要时刻捍卫中国人民的主权和发展利益,时刻迎接风险考验,时刻化解惊涛骇浪;就是要强化党的精神风貌,展示共产党员敢于斗争、勇于牺牲的品格,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就是要铭记党的本质属性,确保党和国家事业的前进方向,确保党员、干部忠诚于社会主义,忠诚于党和人民。
三、构建党群关系同心圆是党长期执政的最大底气
所谓同心圆,是指同一平面上圆心相同而半径不同的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什么是同心圆?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动员全国各族人民,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党始终代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利益的最大公约数,成为“圆心”和领导核心,人民群众具体的、历史的利益和价值观差异是同心圆长短不同的“半径”,党在任何时候都要善于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随着“半径”的变化,党群关系同心圆还包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同心圆,就是指党激发人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把全国各族人民拧成一股绳,确保每一个人在小康路上都不掉队;军民融合同心圆,就是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形成军爱民、民拥军,达到军民融合一家亲的效果;政党合作同心圆,是指中国共产党与八个民主党派以及无党派人士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共同守住政治底线这个圆心,拉长包容的多样性半径,画出最大同心圆;民族团结同心圆,就是在党的领导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网上网下同心圆,就是在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亿万民众共同精神家园的前提下,党员、干部和党的各级组织都要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从而凝聚共识与力量;等等。
党群关系同心圆能够把中国人民组织起来、凝聚起来,形成磅礴力量。中国共产党历经革命、建设、改革,通过构建党群关系同心圆在人民群众中形成了强大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只要党始终遵循党群关系同心圆的基本定理,党与人民群众就不会分割开来、对立起来,由此扎根人民并从中汲取力量,这是党长期执政的最大底气。
四、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是党长期执政的制度基础
社会主义制度为共产党长期执政提供制度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治国理政的本根,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是历经社会主义实践、立足我国实际不断建立和完善的一整套制度体系,为党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制度问题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政党是国家制度体系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其执政地位和执政方式都受到特定国家政治制度的直接作用。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保证了党执政的长期性。社会主义制度离不开共产党,共产党离不开社会主义制度。我国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确认了党在国家政权结构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地位,为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提供了根本法律依据。
党的执政地位,是由我国宪法明文规定的,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特点和优势。党要实现长期执政,就是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决不能改旗易帜。苏联、东欧共产党丢失执政地位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社会主义制度的认识上犯下颠覆性错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靠通过不断改革创新,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比资本主义制度更有效率,更能激发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能为社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更能在竞争中赢得比较优势,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体现出来。”实践证明,只有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生机活力,才能为党的长期执政提供坚实的基础。
五、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党长期执政的关键环节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以实现中国人民当家作主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人民民主是党始终高举的旗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走的是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所有的重大立法决策都是依照程序、经过民主酝酿,通过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产生的。”全过程人民民主体现在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贯通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诸多领域,落实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不同环节,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整体性。中国共产党通过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让人民意愿和要求得到充分表达并找到最大公约数,充分履行好政党的代表功能,这是党长期执政的关键环节。
中国共产党立足于人民本位,找到了一条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民主新路,避免了一些国家人民在形式上有权、实则无权,人民在选举时被唤醒、投票结束后就进入休眠期的尴尬,最终使民主具有了真正意义。比如,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对选举民主的超越,避免政党沦为“票决机器”,使人民真正享有民主权利;全过程人民民主,把人民当家作主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中国共产党执政活动中,通过贯彻民主集中制,成功防范当今世界不少国家出现的民粹主义难题。
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才能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这是人民民主的真谛。小事小商量、大事大商量,商量就是力量、商量就有力量。在人民内部各方面广泛商量的过程,就是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的过程,就是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过程,就是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过程,通过民主协商把社会上不同的“众意”聚集起来,形成国家意志即“公意”,最终找到人民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只有人民真正实现当家作主,党的执政根基才更深厚,才能赢得人民持续不断的支持。
六、运用战略思维治国是党长期执政的效能优势
战略问题,关乎全局和长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是一个大党,领导的是一个大国,进行的是伟大的事业,要善于进行战略思维,善于从战略上看问题、想问题。”中国共产党运用战略思维治国,通过规划(计划)有阶段有步骤地实现人民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这是党实现长期执政的效能优势。
善于从战略高度分析问题和战术角度解决问题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党在民主革命时期领导工人运动、军事工作、政权建设、经济工作、群众工作、党的建设等就贯彻过规划(计划)先行的思路。新中国成立后,党要把一个千疮百孔、百废待举的国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着眼未来,确立长远目标和阶段性目标,一步一个脚印,有步骤、有计划地向前推进。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中提出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实施“计划生产”的战略构想;在《共产党宣言》中详细阐述了无产阶级掌握政权后应当采取各种措施,“按照共同的计划”去建设国家。党充分吸收借鉴中国古人的谋划智慧,遵循治国理政基本规律以及党领导社会主义事业的内在要求,吸收借鉴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制定和实施规划(计划)的成功经验,形成了规划治国的战略举措。从1953年开始实施“一五”计划到2020年提出“十四五”规划建议,党积累了丰富的规划治国的历史经验。
应当看到,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事业进行规划,并不是社会主义国家所独有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都可以制定并实施规划,然而,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得到党坚强有力的政治、组织保证,这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典型特征。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同时拥有领导地位、执政地位,拥有上下贯通的组织体系,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是成功制定和实施规划的根本保证,也是确保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统筹考虑、一体推进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运用战略思维治国,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成功经验,必将持续推动党和国家事业行稳致远。
七、勇于自我革命是党长期执政的内在依据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自我革命,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并以自我革命推动社会革命,这是党长期执政的内在依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党外靠发展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监督,内靠全面从严治党、推进自我革命,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勇于刀刃向内、刮骨疗毒,保证了党长盛不衰、不断发展壮大。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伟大实践,开辟了百年大党自我革命的新境界。
中国共产党既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也是马克思主义革命党。在进行社会革命的同时不断进行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最显著的标志。纵观各国政党,真正像中国共产党这样能够始终如一正视自身问题,能够形成一整套自我约束的制度规范体系,能够严厉惩处一大批腐化变质分子,可以说少之又少。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绝大多数政党总会出现暮气沉沉、精神懈怠、组织松懈的状况。而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优秀成果,善于总结自身历史经验和教训,逐步探索出一套坚持自我革命的制度体系,不断提高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
强大的政党是在自我革命中锻造出来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并发挥统领作用,把思想建设作为基础性建设,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把纪律建设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把制度建设贯通在党的建设之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这一套自我革命的组合拳,实现了党在自我免疫、自我修复、自我跨越、自我进化中的良性循环。一个善于推进自我革命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必然拥有长期执政的内在依据和强大自信。
八、坚持胸怀天下是党长期执政的世界意义
中国共产党既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时刻观世界大势、谋革命大事,始终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这是党长期执政的世界意义。《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坚持开放、不搞封闭,坚持互利共赢、不搞零和博弈,坚持主持公道、伸张正义,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
从世界政党发展史来看,一些国家的政党曾经鼓吹帝国主义、军国主义,鼓吹种族优越论和文明等级论,主张侵略扩张和殖民掠夺,给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伤害,最终被世界正义力量联合起来打败。邓小平曾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言说:“中国现在不是,将来也不做超级大国。”中国共产党一贯支持和援助世界被压迫民族解放事业、新独立国家建设事业和各国人民正义斗争,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殖民主义、种族主义,赢得国际社会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尊重和赞誉。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顺应了人类进步的历史潮流,从而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应对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前,世界格局在变,发展格局在变,各个政党都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把握人类进步大势、顺应人民共同期待,把自身发展同国家、民族、人类的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中国共产党的长期执政,必将使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文明成果为更多国家共享,为世界创造更多机遇,也为世界各国执政党提供治国理政的中国方案、中国智慧。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巨大成功,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一定会越来越多。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文章来源于学习强国)
- 6437